黃柏生
  朋友短信相詢:“我讀二年級女兒的語文考題中有一道填空:‘()的田野’;我女兒填個‘美麗’,說得通嗎?”我一愣:孩子這一門當戶對的接榫還用存疑?再一想,八成是頗具文化水準的朋友給“標準答案”唬得找不到北了。
  確實,這個填空,若無前置的限定,“說得通”的修飾語太寬泛了:遼闊、富饒、肥沃、平坦、起伏、春天、秋天、綠油油、金燦燦、無邊無際、鬱郁蔥蔥、牛肥馬壯……你讓二年級孩子如何下手?自然,教師出此題的本意決非檢測學生的相關詞語的擁有量,只是要學生寫出課本中出現過的那個詞(即標準答案),對號入座。然而,擬題者思考不周、忘設前提而導致語焉不詳。這個責任本該由出題者擔當,順坡下驢:只要“說得通”,天南海北都放行。然而“強勢”教師偏偏蠻橫固執:答案得按我設想的對口!於是,吃了虧、不服氣又投訴無門的孩子只得要父親主持公道。
  我常私下嘀咕:怎麼現在語文教師都像數學同行這般“精準”了呢?一加一等於二,全世界無一例外。然而,難道語文答案也要如數學般機械唯一?仍以“()的田野”為例,如果不設前置限定,答案可以五花八門!
  還有一次小語考卷中有一道問答:“三國時代最聰明的人是誰?”一學生答:“是孔明。”結果被“斃”,因為“標準答案”是諸葛亮!按此“克隆”,三國紛爭當更甚:劉備,字玄德;孫權,字仲謀;曹操,字孟德,小字阿瞞……
  豈有不認可孔明為諸葛亮的閱卷老師?其實,他的思維定了“勢”:“標準答案”才是唯一的至理!
  忽視擬題表述的邏輯,復以數學般精準去批捲,“(美麗)的田野”被“斃”還能避免?  (原標題:美麗“不能形容”田野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m74umqo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